半夏解语| 专注剖析情感
以我手写你心,点关注,不迷路!
01
在中国,婆媳关系,一直是夫妻关系绕不开的一个坎。在一些儿媳的眼里,公婆就应该毫无条件,毫无怨言对自己付出。
因为他们不是单纯为了她,而是为了他们的儿子。因此,儿媳总是自以为是,高傲自大,目空一切,好像公婆对她好就是应该的。
在这样的思想灌输下,儿媳变得自私不懂感恩。总是拿不应该当做应该,拿好当成坏。在她的眼里,只顾着自己,却不会考虑别人感受。
可即使婆婆在儿媳这里受到了冷遇,但大多数婆婆还是不敢轻易跟儿媳闹翻。因为一切都是为了儿子,为了儿子忍气吞声,忍辱负重。
其实,婆婆应该要认清楚,对于那些不识好歹,不懂感恩的儿媳,你对她再好也换不来她的好。与其这样,还不如不吵不闹,干脆潇洒过自己的老年生活。不掺和也不干涉,同时谋划好自己今后的养老生活。
02
张大妈和老伴,很幸运,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,儿女双全。儿子没结婚之前,老两口一直很热情、健谈,人也很开朗。可儿子结婚之后,老两口就变得很沉默、很冷淡了。
儿子要结婚时,张大妈开心得不得了。掏出家底给儿子买房买车,儿子儿媳要什么,他们就买什么。没有条件,就创造条件,反正总不能让儿子受委屈。
相反女儿出嫁时,他们反而比较冷淡。女婿给了十万彩礼,他们最终只陪嫁了五万嫁妆回去。
就这样,他们也不觉得有什么过错,因为儿子始终是外人,只有儿子儿媳才能给自己传宗接代。
03
儿子结婚了,家里最后一件大事终于完成了,张大妈以为一济南代妈求职家人从此可以和和美美过日子了。可谁知道,儿媳进门后,张大妈却每天愁眉不展,心情压抑。
农村老人没有什么退休金,以前还有些田地种粮食卖钱,可如今田地也没了,靠着国家发的一个月百来块钱的补贴,也顶不了多少用处。
可即便如此,张大妈还是从牙缝里省钱下来,给自己买菜做饭,补贴儿媳。可这样做,也并不能得到儿媳的好脸色。
儿媳总是挑三拣四,这也不好吃,那也没味道,可她却从不自己动手做饭,更别提给张大妈生活费。
04
孙子出生后,儿媳更是恃宠而骄。不但让张大妈老两口养家,还让张大妈把她女儿孝敬的钱拿出来,帮养孙子。
张大妈心疼儿子辛苦,自然毫无怨言。可女儿家境也不是太好,张大妈开口要钱多了,女婿又有意见,女儿没办法,只好收敛,给钱也给的少了。
如此一来,张大妈没钱给儿媳,儿媳又各种抱怨和吵架,还天天责骂张大妈的儿子没出息,是窝囊废。张大妈每每儿子沉默不说话的样子,总是摇头叹息。得知了弟媳责骂自己的父母,出嫁的女儿,就想把父母接到家里养老。
05
可张大妈和老伴,却又死活不肯,说什么也不离开那个家。张大妈一辈子要强,老了更不想让人看笑话,说自己儿子儿媳不孝顺。自己儿孙都有了,却要去女儿家养老。他们承受不起这样的闲言碎语。
更何况在他们心里,即使儿子儿媳一万个不好,但始终是自家人,而女儿却已经是个外人。
去女儿家,不但要忍受邻居的嘲讽,还要看亲家和女婿的脸色。这样的忍气吞声,张大妈万万做不到。她宁可在自己家受气,也不去受外人的气。
张大妈的拒绝,也寒了女儿的心,从此女儿也很少再去干涉父母和弟媳之间的矛盾。因为她知道,在父母心里,儿子就是天,再如何不好,也比她这个出嫁的女儿强。
女儿的疏远,让张大妈心里很不好受,但她也没办法,毕竟这就是事实。只是她不知道自己这样的日子,什么时候才是个头?
寄语:
遇到这样不懂感恩的儿媳,张大妈没必要继续善良下去。你的善良只会助长她的恶性,让她变本加厉。到最后,不仅寒了自己和女儿的心,也会让自己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。
其实,以冷制冷没什么不好,谁都不欠谁的,与其一味忍让也得受气,还不如以冷制冷来个干脆,至少不用再憋屈自己。
大家对此,怎么看呢?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代妈看到的,谢谢!
|